平型關地點
平型關是內長城的一個關口,位于山西省靈丘縣西南方,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151年)修筑。
平型關城虎距平型嶺上,呈正方型,周圍九百余丈,南北各置一門,門額鐫刻“平型嶺”三個大字,真謂峻嶺雄關。
這里又因發生了震驚中處的平型關戰役而聞名。
1937年9月25日,日本最精銳的板垣師團在遭到了八路軍115師(師長林彪)的埋伏戰襲擊,經過6個小時激戰,日軍有1000多人被擊斃,有100多輛汽車和大量軍用物資被擊毀和繳獲。
平型關大捷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大長了中國人的志氣。
平型關是我黨我軍抗日戰爭第一個大勝仗的遺址,是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具有自然意義和歷史意義的軍事博物館。
平型關在哪里
平型關在山西大同的靈丘縣,哪里有著名的平型關戰疫遺址,有機會可以去旅游參觀一下,很有教育意義的。
平型關舊址
門票是免費的。免費開放。
萬家嶺大捷紀念園位于105國道橋南側,跨越博陽河兩岸,是德安縣著力打造的一座集生態文化、旅游休閑及愛國主義教育為一體的國家3A級旅游景區。
萬家嶺大捷是1938年9月底至10月初,發生在德安的一次震驚世界的抗日大捷,是抗戰初期與平型關,臺兒莊鼎足而三的三次大捷之一,是國共兩黨團結抗日,拼力完成的“死中求生、亡中求存”之戰。殲滅日寇17000余人。打破了日軍速戰速決滅亡中國的黃梁美夢,增強了國人把日寇趕出中國的決心。
紀念園內保留遺址有日本修建的老碉堡兩座與南潯鐵路、老鐵路橋,后期修建了回望門、將士墻、靜思園雕塑、無袖戰士群像、紀念墻(浮雕)、三位將軍騎馬像等景點。
平型關戰役中的平型關在哪里
平型關大捷是林指揮的而不是聶指揮的。準確地說是聶協助林指揮的。因為平型關戰斗的參戰部隊是林總帥領的115師的部隊。林帥是115師師長而聶帥是政委。而且平型關戰斗又是八路軍跟日軍的首次交戰,為了增強全民族的抗日信心。八路軍只能勝利,不能失敗。所以林總親臨戰場坐陣指揮,最終取得了平型關對日戰的最終勝利。
平型關地圖位置
萬家嶺大捷發生在: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城外的萬家嶺。
萬家嶺戰役是武漢會戰時期的一次外圍殲敵戰,從1938年9月28日開始到1938年10月10日結束,歷時13天,日軍遭到毀滅性打擊,被殲1萬多人,被俘百余人,滿山遍野皆為敵尸、棄械。這次戰役是贛北戰場上的空前惡戰,也是空前的勝利。萬家嶺大捷與臺兒莊戰役、平型關大捷鼎足而三。
平型關路線
平型關
地址:山西省靈丘縣
平型關位于大同市靈丘縣同忻州市繁峙縣交界的平型嶺上,形勢險要,成為河北平原北部與山西相通的最便捷孔道。歷史上很早就是戍守之地。明時為內長城重要關口。
偏頭關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偏關縣
位于偏關縣黃河邊。與寧武關、雁門關合稱“三關”,因其地勢東仰西伏而得名。偏頭關歷史悠久,地處黃河入晉南流之轉彎處,為歷代兵家爭奪重地。
雁門關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代縣
雁門關,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里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
寧武關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
寧武關,是萬里長城上的重要關隘,地勢險要。屯兵于此,北可擋朔州、大同之銳,南可護忻州、太原之安,兩側可策應雁門關、偏頭關之急。
娘子關
地址: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綿山
娘子關為中國萬里長城著名關隘,位于山西陽泉市平定縣東北的綿山山麓。娘子關原名“葦澤關”,因唐平陽公主曾率兵駐守于此,平陽公主的部隊當時人稱“娘子軍”, 故得今名。
殺虎口關
地址:山西省朔州市右玉縣
殺虎口關,位于山西與內蒙的交界處,是從內蒙古草原南下山西中部盆地,或轉下太行山所必經的地段,明時稱殺胡口。明朝時蒙古貴族南侵長城,多次以此口為突破點。